新闻中心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场火爆引各方关注 湖北碳交易开盘两天连续涨停,作为全球第四大碳交易市场,湖北碳交易市场刚刚启动,就引起了各方关注。湖北卫视在2014年4月3日湖北新闻中予以播出。 视频链接如下: http://news.hbtv.com.cn/hbxw/2014/0403/739794.shtml 2014-04-04 详情
CCTV1《新闻联播》报道:湖北今起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视频链接如下:   http://v.163.com/zixun/V8KGPUVN8/V9NTUHDAB.html  2014-04-03 详情
湖北卫视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简介: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仪式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进行了座谈。  解振华表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是贯彻中央深化改革部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  国家在“十三五”还将加大节能减排的约束力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广阔,希望湖北为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出更大贡献。  王晓东指出,中央部署在湖北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既是湖北自身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意味着湖北负有为全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责任,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努力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圆满答卷。 视频链接如下: http://news.hbtv.com.cn/hbxw/2014/0402/739233.shtml   2014-04-03 详情
湖北卫视报道:湖北开启碳交易“元年” 探索节能减排新模式 简介:     今天上午,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今后排污企业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超标,将要在交易市场上花钱买指标。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经济政策,将为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节能减排提供全新的模式。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今天上午共同为碳排放交易中心揭牌并鸣钟开市。     视频链接如下:          http://news.hbtv.com.cn/hbxw/2014/0402/739232.shtml       2014-04-03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 六维度保障市场流动性 投资人进入盘活企业资产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    刘汉武          规模达到世界第三的湖北碳市场就要启动了。在碳交易成为国内热点的当下,这个对社会全面开放的巨大市场持续吸引着投资者的关注。        身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近期忙得不可开交。自去年6月接手碳交易工作起,刘汉武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交易所的建设。从平台搭建,到产品开发,到投资人培育,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最终检验市场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我们交易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实,”刘汉武说,“交易平台不是一个宣传机构,说的再好听最后落不了地也等于没干。我们要的是建成一个真正具有流动性的市场,再用市场手段服务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六维度协同保障流动性        《21世纪》:开市之后,市场都很关心流动性,这方面你们如何考虑?        刘汉武:对于流动性,我们结合中国特色,提出了一个六维理论,即决定流动性的因素包括宽度、深度、弹性、速度以及透明和监管六点。        碳排放权作为一个虚拟的权益进行交易,实际上就是一个金融产品,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必然会涉及到这些因素。        第一,宽度,也就是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非常关键。如果交易主体仅仅局限在减排企业或者说这个CCER提供方这两个主体,市场宽度是不够的。只有不同的市场主体带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对市场产生不同的判断,才会产生交易。所以我们作为试点地区,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放开。除了对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力的一些考虑,其他的我们都不做限制,给市场一个好的基础。       第二,深度,就是流动性还需要市场体量作为基础。因为从供给的角度来讲,湖北的配额数量还是很大的,在试点地区仅次于广东,甚至可能一家企业就超过了规模小的试点。同时,湖北省发改委也有计划,准备下一步逐步降低纳入门槛,扩大纳入行业的范围,进一步增加市场容量。       第三和第四,在弹性方面,主要看配额发放的弹性,我们是偏紧的。在速度上,我们也在交易模式,开户手续等方面加强服务,为参与者提供便利。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开发手机客户端,更好的服务市场主体。       第五,要保持市场透明度,比如各个方面的信息披露,规范操作,通过交易所的透明建立起市场参与者的信心。站在一个非常公正的立场,只要不涉及到需要保密的数据,我们都应该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数据供投资人判断。       最后是监管,碳市场的建立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每一项活动,包括对主管部门、交易所、第三方机构,对市场投资人都会有一些明确的法律上的约束。       《21世纪》:湖北创新的设置了向社会开放的拍卖机制,做一个一级市场的价格发现,具体的设想是怎么样的?       刘汉武:一级市场我们现在对减排企业和机构投资人开放,对个人投资暂时不开放。现在和机构接触,觉得市场初步反应还不错。这样,通过拍卖,价格本身由市场来决定,随后的二级市场我们也不做干预,看市场双方的判断。当然我们有一个10%的涨跌停限制,控制风险,不希望出现价格过度波动的局面。       投资人进入实现市场沉淀       《21世纪》:如何去理解投资人在市场中的作用?       刘汉武:只有这些投资人的参与才有可能给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有了足够的流动性才能实现价格均衡,才能有效的发现市场价格。他们的这些资金进来之后,也会往促进节能减排的方向演变。我们也考虑整个市场的流动情况。       首先,CCER的拥有方,就是能够产生减排量的企业是绝对受益的。然后控排企业如果做得好,他也可以成为受益方。比如,通过碳市场提供的一些金融支持,他能够不需要投入就产生减排,完成减排任务。那么如果大家都减排了,造成市场供给增大,有没有办法消化呢?会不会价格一定下降呢?我觉得不一定。因为投资人力量的加入,实际上沉淀了部分的权益,客观上增加了对市场的需求。       《21世纪》:投资人为什么要去接手这个配额呢?       刘汉武:第一点,配额具有投资的属性,这是一个原则。第二,从长远角度来看,对排放的约束是越来越严的,因此排放权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必然是一个紧约束的趋势。而且,这些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他也有改善环境的义务和诉求,会觉得有这种社会责任,因此沉淀一些、注销一些都很正常。     核心还是长远预期,因为对排放权是一种很硬的约束,它不是一个软约束,长期一定是从紧趋势,所以在理论上讲就一定是越来越值钱。在这个预期的情况下,那投资人队伍的扩大,对市场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沉淀一部分数量。       《21世纪》:如何理解这个沉淀?       刘汉武:投资人买入后暂时不卖出,或者在投资人之间买卖,最终配额在投资人身上持有,这样就客观上减少了供给。如果投资人进入市场就是想把价格炒起来,然后让企业高价去承担这个代价,这个市场就做不下去,也不能有效的发现合理的碳价。     《21世纪》:企业担心的也就是这一点,投资人进入炒高价格,如何避免?     刘汉武:价格对企业来讲,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方面,企业可能会判断配额将会不足,担心最后履约时价格太高。但是这种风险是可以规避的,既然预期价格要高,就应该提前购入,不要等到最后,要提高对碳资产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一个合理的碳价对企业是有好处的,碳交易开展起来以后,等于企业资产的价值变高了,在履约之前是完全可以进行一些资产的盘活操作。       碳金融发力做大市场       《21世纪》:碳资产质押融资也是各地都在推进的工作,湖北进展如何?       刘汉武:我们现在跟民生银行也在谈,已进入到细节探讨,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实。关键是实现可操作性,我们已谈到怎么去确定价格、退出机制怎么建立等问题,同时我们和人民银行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看能不能出一个质押的信贷指引。我想我们今年是会做出一些实质性动作的。       《21世纪》:对CCER怎么看?       刘汉武:作为国家发改委备案的CCER交易机构,我们有义务为CCER的交易和流通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也希望能有一个足够大的资金池,让更多的CCER来湖北交易。我觉得既然是交易市场,它就是投资的工具,如果我开发一个CCER,然后就等着卖给履约企业,这也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办法。       应该说CCER出来以后就能在市场流通的,如果直接拿去履约,那也不是一个好市场。因此,不能在湖北履约的CCER,依然可以在我们这交易,我们希望可以给这些拥有方找一些出口,可以卖出去收回资金,关键是市场上要有足够多的资金,这里的投资人根据自己的判断,觉得CCER有投资价值,就可以买。原来的拥有方就可以退出,而不用等到履约的时候。需要履约的企业也可以随时买,很方便。       《21世纪》:你们如何培育投资者,吸引他们来湖北交易?       刘汉武:第一个从管理办法角度讲,我们对投资人开放。第二个是市场体系的建立从制度和法律层面的基础保障,从管理办法到配额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控制风险,保证市场正常的运转,这是对投资人最大的保护,因为市场最大的风险是不确定性。我们的优势是拍卖对投资者开放,因此给了他们最基本的进入市场的途径,至少可以找到交易对手。       但是我们开放投资者进来,或者说培育投资人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投机的市场,而是为了让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这个观念一定要明确。另外投资人参与多了,每个人对价格的判断都会千差万别,通过千差万别的市场判断来决定一个价格的走向,这才能发挥市场的作用。       《21世纪》:碳金融领域你们有什么设想?     刘汉武:碳金融开展的基础需要一个有效的碳市场,不管是活跃也好连续也好,流动性强也好,必须是有效的碳市场。碳市场之所以做起来就是对排放权做一个量化的指标,有价格才可能产生一个金融的属性。此后,基于碳的一些金融活动,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可以做的,同时,由碳市场引发出来的背后的低碳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工作中也有很多金融机会,关键要有一些力量推动衔接这些工作。交易所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衔接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让双方找到一个可以结合的点。       我们还是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在每个环节包括交易平台的建设,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活动等方面尽可能的给相关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1世纪》:你们也在探索中部六省的一些合作?       刘汉武:因为中部六省整个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有可能在有些方面,比如碳价的形成机制等是一致的,因此具备合作的基础,发展水平都差不多。这里面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挺多,我们愿意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积极探索,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积累一些经验教训。在CCER的交易方面,因为都是国家发改委统一签发的,可能是突破口。交易平台愿意为中部省份提供服务。(编辑 王世玲) 2014-04-03 详情
CCTV13《朝闻天下》报道:湖北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视频链接如下: http://tv.cntv.cn/video/C10598/0e3d2037fe1d457f8d50d6c156217493       2014-04-03 详情
大智慧报道:湖北碳交易市场开启,成交量创试点首日新高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4月2日讯,湖北省碳交易今天正式启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表示,截至目前,已经成交51万吨碳排放量,平均成交价格为21元/吨。   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湖北成为全国第六个启动碳交易的试点地区。据大智慧通讯社(微信号 DZH_news)了解,尽管交易日尚未结束,但51万吨的成交数量创下国内已开展试点地区首日成交量的新高。   根据《湖北省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该省今年的碳排放配额总量为3.24亿吨,共有138家企业被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名单,其中包括武钢、神龙等,共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   据悉,湖北是国内第二个采取公开竞价拍卖碳排放配额的试点。该省将对所有试点企业实施无偿配额的方式,政府预留部分不超过配额总量的10%。同时,以拍卖方式作为补充,拍卖部分不超过政府预留部分的30%。   区别于广东,该省公开竞价首次面向机构投资者,而且竞价转让配额为政府预留配额。此次拍卖配额数量近800万吨。   根据湖北排放权交易中心消息,3月31日,该省碳交易政府预留配额以每吨20元的价格成功拍卖,成交量200万吨,成交金额为4000万元。   此外,与深圳、天津相同,湖北碳市也允许法人机构、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活动。   湖北碳交易的品种包括碳排放量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据大智慧通讯社(微信号 DZH_news)获悉,在CCER抵消方面,湖北是惟一一个要求全部使用产生于本行政区域内减排量的试点,同时项目需在纳入企业排放边界外。   按照规划,湖北碳市还将建立低碳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来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湖北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对本社介绍,截至目前,该笔基金已经到位约10亿元。   一位环保行业的基金分析师指出,政策的不断加码,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后续动力。除拥有自主进行节能减排和碳排放交易权的部分企业以外,拥有前端碳捕集技术以及碳交易商业模式储备的中电远达(600292.SH)、天科股份(600378.SH)等环保企业,都将因此受益。     此外,一位券商研究员也表示,从事碳排查、碳计量的碳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将迎来大量市场需求,而为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天壕节能(300332.SZ)、盾安环境(002011.SZ)等也将在政策加码中分享盛宴。 2014-04-03 详情
新华社报道:中部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在湖北武汉正式启动 新华社武汉4月2日电(记者徐海波、李建平)中部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日在武汉光谷产权所正式上线启动。此前,湖北已成功实施全国首个政府预留碳排放权配额竞价转让。 启动仪式上,湖北省与山西、安徽、江西、广东等省份签订了碳排放权交易跨区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建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总额达600亿的碳产业授信协议。 湖北是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第6个启动碳排放产权交易的试点省市。目前,湖北共有138家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涉及电力、热力、钢铁等12个行业。2014年,湖北碳排放配额总量共计3.24亿吨,仅次于广东。 目前,湖北已实行第一批政府碳交易预留配额的拍卖,竞买价为每吨20元,成交量200万吨,成交金额4000万元。竞价拍卖获得收益将用于进行市场调节和碳市场能力建设等。 2014-04-03 详情
中国新闻网报道: 湖北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配额逾3.2亿吨     【解说】记者4月2日在武汉举行的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仪式上获悉,2014年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为3.24亿吨,138家耗能大户企业被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   【同期】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 张杲:   【解说】记者4月2日在武汉举行的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仪式上获悉,2014年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为3.24亿吨,138家耗能大户企业被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 2014-04-03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湖北碳市启动 设立灵活配额调节机制 中部地区惟一的一个碳交易试点终于迎来了开市。 4月2日,湖北碳市场将正式启动,成为国内第六个开市的试点。同时,湖北市场今年配额总量超过3亿吨,也将在开市后成为世界第三大碳市场。 按照《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湖北企业履约时间为5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虽然二级市场将在今年4月份上线,但湖北碳市场的首次履约将为明年,为各项工作留出时间。 在7个碳交易试点中,湖北市场虽然启动较迟,但具有产业重型化、高排放企业多、省内发展水平差异大等特点,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而在碳市场制度设计上,湖北也在配额注销、价格发现机制、CCER抵消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 对湖北企业而言,每年未经交易的剩余配额将在履约之时被注销。这一设计意在留出空间对配额发放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市场上配额过剩的情况,同时也更好的鼓励企业参与交易,加强碳资产管理。 为更好的进行价格发现,湖北市场设立了一级市场拍卖机制,但与广东不同的是,拍卖不仅限于纳入企业,对投资机构同样开放,使得有兴趣的投资者获得了直接入场的机会。 同时,湖北也是目前惟一一个要求完全使用本地CCER进行抵消的市场,这一被市场人士视作“闭合”的机制是否能够顺利运行,将在开市后得到检验。 情景模拟下的总量设计 对于湖北这个快速发展的中部省份而言,能否协调好排放约束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碳市场设计的重要挑战。 为预测湖北省2020年碳排放,华中科技大学课题组参考湖北省2008-2011年GDP的实际年增长率,将湖北省的经济增长按照高速、中速、低速三种模式,对应基本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三种政策情景,总共9种经济增长和低碳政策混合模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所有情景模式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均可以达到国家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要求。 最终,湖北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空间和节能减排需要,选取了 “中速+低碳情景”设定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并由此确定了湖北省2014-2015年全社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出2014年碳交易市场配额总量为3.24亿吨。 在确定了总量的基础上,湖北省在配额分配时采用了总量刚性与结构柔性相结合的方式。 主持了湖北管理办法制定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齐绍洲解释,配额分配时的原则第一注重总量刚性,配额总量具有刚性特征不能更改,尤其是对既有排放设施严格控制,其排放水平固化在2010年排放水平的97%上。第二考虑结构柔性,设置了既有配额、新增预留、政府预留三大部分的总量结构,分别具有不同的比重和功能,并进行动态化管理,充分发挥配额结构管理的灵活性。 相比其他试点,湖北省的企业纳入门槛为国内试点中最低的。根据湖北省管理办法,目前纳入企业范围为本省行政区域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6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按此范围进行盘查后,湖北初步确定138家企业作为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 齐绍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过他们课题组选取电力等几个行业测算后发现,目前湖北纳入企业之间的减排成本差距较大,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鼓励减排。 灵活的配额机制 “湖北总的思路是吸取欧盟配额过剩的教训,发放总体偏紧。另外,增加事后调整、纠错机制。”齐绍洲说。 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办法规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包括企业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额、企业新增预留配额和政府预留配额。 根据湖北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其中年度初始配额=2010年纳入企业碳排放总量×97%;新增预留配额=碳市场配额总量-(年度初始配额+政府预留配额);政府预留配额=碳市场配额总量×8%。同时,考虑到市场价格发现等因素,政府预留配额的 30%用于公开竞价,今年为777万吨。 根据湖北方案,对于企业初始配额和新增预留配额将实行无偿分配,同时,企业因增减设施,合并、分立及产量变化等因素导致碳排放量与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额相差20%以上或者20万吨二氧化碳以上的,主管部门应当对其碳排放配额进行重新核定。 “我把这称之为企业参与碳市场的‘首批红利’”,齐绍洲说,20%或20万吨以上的重新核定范围等于锁定了首批纳入企业参与的成本,即最多为20万吨,超出则可申请调整。“目前试点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对首批纳入的企业要鼓励,同时作为中部惟一的试点省份,也要考虑可能的碳泄漏等问题,不能让企业参与成本过大。” 除了配额调整机制外,湖北创造性的未交易配额注销机制也是一大亮点。管理办法规定,每年6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主管部门在注册登记系统将企业缴还的配额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未经交易的剩余配额以及预留的剩余配额予以注销。 齐绍洲表示,注销未交易的配额,主要是为了活跃市场,使碳价能够变成更好的信号,引导企业更有效的节能减排。对企业而言,想回避这一条也很简单,从碳资产管理的角度参与交易即可,加上企业的剩余配额并不会很多,因此这一设置对企业影响不大。 而在CCER抵消方面,湖北是惟一一个要求100%使用产生于本地行政区域内减排量的试点,同时项目需在纳入企业排放边界外。齐绍洲表示,与其他发达地区可能考虑鼓励使用中西部CCER不同,湖北本身就属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应项目投资成本较低,因此希望通过这一设置鼓励本地清洁项目的发展。 一位纳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由于湖北目前纳入门槛较高,因此很多有减排潜力的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未能进入,完全可以通过CCER的方式参与到市场中来。 市场手段发现价格 如何活跃市场是各试点开市后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湖北则选择了扩大交易主体和充分利用一级市场的方式。 与深圳、天津两个试点类似,湖北碳市场除了控排企业外,也允许自愿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活动的法人机构、其他组织和个人进入。湖北省发改委在相关文章中表示,把个人也作为交易主体,主要是考虑到交易活跃度,以及引导激励个人社会责任意识,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社会资金投入。 同时,与国内首次举行配额有偿发放的广东一样,湖北也在一级市场开始尝试公开竞价,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湖北的配额竞价对机构投资者同样开放,使得社会资金能够在一级市场就可以直接进入。 根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公告,湖北将于3月 31日举行第一次碳排放权配额竞价转让,底价20元,数量200万吨,系统将在竞价时段内按时段不断撮合,直至配额全部卖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本次配额竞价将采取分时段撮合的方式,以5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在5分钟报价期结束后,系统会将时段内投标依次按照价格、数量、时间的原则配对成交,然后进行下一轮报价,直至配额全部卖完。 这种竞价方式将传统拍卖过程加以分解,能够激励竞买者把大数额买单分解成小单、按照实际情况多次投标,同时调整预期,有助于竞价过程中的价格发现。 齐绍洲表示,通过一级市场公开竞价的方式,可以实现价格发现,向市场传递价格信号,形成价格预期,同时也对价格稳定机制提供基准价格。价格稳定机制指的是,参照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模式,在必要时通过政府预留配额对碳价格的异常波动进行干预。 “考虑到湖北经济的高增长情况,我们要留出主动调整的空间。同时也希望增加市场流动性、发现价格,用价格引导企业减排,进行碳资产管理。”齐绍洲介绍,经过培训,部分湖北企业已经有了碳资产管理意识,主动表示会参与到市场中,尝试低买高卖,期待获益所得能够抵消买碳成本。 (编辑 晨星) 2014-04-02 详情